正文内容 评论(0)
秋冬本来就是流感、感冒等疾病的高发季,不少人特别是老人孩子,很容易头疼脑热。而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风险也仍然存在,发个烧难免让人心里有点不安,担心自己是不是“阳了”。
那么发烧和新冠有什么关系?该怎么处理呢?
先说结论:发烧不一定就等于得了新冠,不过发烧也需要妥善应对。下面就详细说说。
发烧≠新冠
根据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(试行第九版) 》,目前感染新冠病毒,常“以发热、干咳、乏力为主要表现。”但是,其中也提到“值得注意的是重型、危重型患者病程中,可为中低热,甚至无明显发热。”
而造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,比如感染化脓、呼吸道感染、中暑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、恶性肿瘤等等。
此外,最近也是流感和其他上呼吸道感染高发期,这两种情况也会引起发烧。
所以说单凭“发烧”这一个症状,是不能确诊新冠的。诊疗方案中也说,要“根据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、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,作出诊断。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的首要标准。”
这里要再次提醒大家,发烧只是一种症状,而不是疾病的一种诊断,不能仅凭发烧判断是得了什么疾病,暂时退烧也不一定意味着病情好转,因此弄清楚导致发烧的病因很重要。
那么,发烧了该怎么办呢?
发烧,不一定要急着退烧
发烧,常常同时伴随着昏昏沉沉,体力下降等问题,让人很不舒服,等体温降到正常水平,往往会令人精神一振,觉得卸下了重负。
于是很多朋友会觉得,既然发烧了,赶紧吃退烧药退烧不就行了?
其实,这种做法不一定有必要,甚至还可能好心办了坏事。为什么这么说呢?让我们先来看看“发烧”到底是什么。
前面说了,发烧的原因很多,但这里只说一种常见的,那就是病毒感染,像新冠、流感都是这种情况。
当病毒通过黏膜等处进入人体之后,就会大肆繁殖,使我们生病。而我们人体的免疫系统则会动员起来,迎战病毒。
其中的一种动员方式很重要,就是由前线的白细胞发布信息,让体温调节中枢发布指令,通过骨骼肌收缩使体温升高(这时候会寒战)。
体温高了,一方面能抑制病毒繁殖,另一方面有助于免疫细胞迅速移动到感染处。此消彼长之下,病毒被消灭,人体恢复健康。
所以,适度的发热,其实是我们人体在发挥“主场优势”。
这时候如果稍微有点发烧,我们就盲目使用退烧药,就等于削弱了自身,方便了病毒,反而会导致病程延长。
但也有些朋友,总觉得“抗一抗”就过去了,该吃退烧药不吃,这样也不好,因为如果体温升高过多,同样会影响我们身体的生理功能甚至有害健康。到底什么时候该用退烧药呢?
具体用不用退烧药,条件允许的话,由医生根据病情来判断当然是最稳妥的,不过考虑到实际情况,我们也可以凭经验,如果特别不舒服,持续高烧,那也不要忌讳吃药。一般情况下,体温超过38.5C,就需要考虑服用退烧药了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,可根据既往病史或具体情况,及时服用退烧药。
退烧,用对方法很重要
在开始退烧之前,咱首先得确定体温量得对不对,因为很多测温设备,使用不当,是无法得到正确结果的。日常家用的话,比较推荐电子体温计、额温枪,它们安全又方便。
人在平静状态下,保持腋下干燥,夹电子体温计测量,或使用额温枪测量(有刘海的记得撩开),都能得到比较准确的温度。确定体温超过38.5℃,就可以考虑退烧了。
退烧最有效的方法,是使用药物。
比较安全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,(适龄儿童也可以根据体重服用儿童款)值得买一点以备不时之需(点击此处了解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使用注意事项)。
前面说过,病毒感染后,会有信号让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升高,而这两种药能够抑制这种信号的产生,让体温调节中枢停止升温,这样一来体温也就降下来了,而且体温降到正常水平之后,就不会进一步下降了。
吃药本身不难,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两种药物服用的时机。
我们刚开始发烧的时候,往往感觉很不好,会觉得手冷、发抖,体温也会不断上升,这会儿不是服用退烧药的良机。
最好等体温稳定下来,手脚都开始潮红灼热,这时就到了发热的持续阶段,此时服用退烧药物,效果更好。
除了服退烧药之外,很多人可能还听说过一些退烧的“偏方”,但这些方法多半轻则没用,重则要命,接下来咱们就说一说。
退烧,这些方法别再用
捂汗:
很多人觉得感冒发烧,捂上被子睡一觉出身汗就好了。其实,出汗是身体快好了,体温中枢通过让身体出汗来增加散热,好把体温降回去。盲目捂汗,可能会导致体温异常升高带来危险,儿童体温调节能力差,尤其要注意。不要再让这些悲剧重演了!
冷水浴:
热了泡凉水降温,这想法看上去挺合理,但是却忽略了人体的情况。冷水浴、冰敷这样的方式,会使皮肤温度迅速降低,这会引起寒战,令人非常不适,而且还可能因寒战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,用酒精擦身来降温道理也一样。此外,对于幼儿来说,他们皮肤薄,易吸收酒精,可能造成酒精中毒。
不要用酒精!温水浴:从原理上来说,温水浴对退烧帮助不大。但是从实际感受来说,部分人,尤其是儿童,发烧时,用37℃左右的温水泡个澡,可能会舒适一点,温热毛巾敷脑门也是同理。
因此,这些方法必要时可以尝试来减轻不适,但该吃退烧药就得吃退烧药,可不要只靠物理降温。
当然,如果当地的流调显示我们接触过确诊病人或去过风险区域,咱们还是应当考虑做好防护,居家隔离。
如果症状不明显,尽量避免去医院,因为对于一些轻症病人来说,在冬天的室外和很多发热的病人挤在一起排半天队,可能比本身的问题更危险。
此外,如果高烧持续不退、吃了退烧药效果不明显,或有其他可疑症状,也应当及时就诊,找到病因,不能光盯着体温。
最后总结一下:别为退烧而退烧,找到病因更重要。错误退烧有风险,家中常备两种药。
注:医学上,“发烧”其实应该叫做“发热”,指的是身体产热增加而散热不畅,最后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,不过考虑到大家的阅读习惯,本文还是沿用通俗的说法“发烧”。
- 热门文章
- 换一波
- 好物推荐
- 换一波
- 关注我们
-
微博:快科技官方
快科技官方微博 -
今日头条:快科技
带来硬件软件、手机数码最快资讯! -
抖音:kkjcn
科技快讯、手机开箱、产品体验、应用推荐...